蓖麻蚕,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Philosamia cynthiaricini Boisduval。蓖麻蚕原产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18世纪开始从印度传出,中国、美国、斯里兰卡、马耳他、意大利、菲律宾、埃及、日本、朝鲜等国先后引种饲养。
一、蓖麻蚕的生活习性
蓖麻蚕一个世代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卵期经过约10天,幼虫4眠5龄期为20天,蛹期约为20天,完成一个世代经过约为45~50天。卵期在16.5℃以下或32℃以上时均难孵化,适宜温度为25℃左右;幼虫期在饲养适温在24℃左右;蛹期的保护温度以25℃左右为宜,相对湿度为75%~90%。至生长极度时,体重7g上下,约比蚁蚕增加5400倍。
蓖麻蚕幼虫体白、黄或天蓝色,有黑斑或无斑。耐高温高湿,喜食蓖麻叶,也可喂饲木薯、臭椿等叶。
二、蓖麻蚕的用途
1、蓖麻蚕的茧丝可以作为绢纺原料,纺织高级的织物。蓖麻蚕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以及多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和矿物质,是人类很好的保健食品。
2、蓖麻蚕的粪便可以喂鱼及做沼气原料,经过堆沤发酵后的蚕粪还是优良的有机肥,对果树和其他的农作物都有显著的增产和提高品质的作用。
3、将蓖麻蚕蛹加工成保健食品或提取蚕蛹中的有用成分作为食品和药品的添加剂,蚕蛾制作保健药品,蚕沙提取叶绿素,蚕卵繁育寄生蜂用于作物的生物防治。
蚕的品种 |
|
|
1、一化性蚕品种 |
云阳蚕农望蚕心碎持续干旱造成云阳县长洪镇成片桑叶枯死,该镇6000多户村民家的大部分蚕宝宝被活活饿死。图为8月25日桂桥村蚕农捧着饿死的蚕子。本报记者鞠芝勤摄
以蓖麻蚕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Philosamia cynthiaricini Boisduval.蓖麻蚕原产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18世纪开始从印度传出,中国、美国、斯里兰卡、马耳他、意大利、菲律宾、埃及、日本、朝鲜等国先后引种饲养。蓖麻蚕一个世代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卵期经过约10d,幼虫4眠5龄期为20d,蛹期约为20d,完成一个世代经过约为45-50d。卵期在16.5℃以下或32℃以上时均难孵化,适宜温度为25℃左右;幼虫期在饲养适温在24℃左右;蛹期的保护温度以25℃左右为宜,相对湿度为75%--90%。至生长极度时,体重7g上下,约比蚁蚕增加5400倍。
蓖麻蚕茧不能缫丝,只能作绢纺原料,纺制蓖麻绢丝。也有与桑蚕废丝、柞废丝、苎麻、化纤等混纺的蓖麻混纺绢丝。
【草药名】:僵蚕
【内容介绍】:
【中药名称】僵蚕
【拼音名】Jiangcan
【英文名】BOMBYXBATRYTICATUS
【来源】本品为蚕娥科昆虫家蚕BombyxmoriL.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Bals.)Vuill.而致死的干燥体。
多于春、秋季生产,将感染白僵菌病死的蚕干燥。
【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
长2~5cm,直径0.5~0.7cm。
表面灰黄色,被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
头部较圆,足8对,体节明显,尾部略呈二分歧状。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外层白色,中间有亮棕色或亮黑色的丝腺环4个。
气微腥。
味微咸。
【鉴别】本品粉末灰棕色或灰褐色。
菌丝体近无色,细长卷曲缠结在体壁中。
气管壁碎片略弯曲或弧状,具棕色或深棕色的螺旋丝。
表皮组织表面具网格样皱缩纹理以及纹理突起形成的小尖突,有圆形毛窝,边缘黄色;刚毛黄色或黄棕色,表面光滑,壁稍厚。
未消化的桑叶组织中大多含草酸钙簇晶或方晶。
【炮制】僵蚕淘洗后干燥,除去杂质。
炒僵蚕取净僵蚕,照麸炒法(附录ⅡD)炒至表面黄色。
【检查】总灰分不得过7.0%(附录ⅨK)。
【性味与归经】咸、辛,平。
归肝、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定惊,化痰散结。
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
(1)熄风解痉:用于肝风内动引起的头痛、眩晕、抽搐,常配天麻、全蝎。
并用于风热头痛及皮肤痒疹。
(2)化痰散结:用于瘰疬、扁桃体炎、腮腺炎。
【用法与用量】5~9g。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感受蚕乡民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