대체에너지 사업/바이오 디젤 사업

蓖麻毒素

박영복(지호) 2009. 2. 17. 18:02

蓖麻毒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蓖麻毒)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蓖麻

蓖麻毒素(英语:Ricin)是从一种称为蓖麻Ricinus communis)的植物所萃取出来的毒素,又称蓖麻毒蛋白。此种毒素对人类的平均致死量为0.2毫克,但也有一些文献的数据较高[1]。此毒素能抑制蛋白质合成过程,进而对生物体造成伤害。研究显示,8颗蓖麻种子的毒素可对一名成人产生毒性[2]。不过在已知纪录中,因摄取植物种子而死亡的案例并不多见[3]。此外,自然界中还存在某些类似蓖麻毒的毒素,例如鸡母珠中的鸡母珠毒素(Abrin)。

目录

[隐藏]
//

[编辑] 中毒症状与治疗方式

蓖麻毒蛋白在吞咽注射以及吸入等情形下具有毒性。中毒症状则依接触量与接触方式而有所不同。吸入蓖麻毒者可能在8小时后才会产生中毒症状,首先出现呼吸窘迫、发烧咳嗽恶心与胸闷,之后大量出汗并造成肺水肿,最后可能在低血压及呼吸衰竭中身亡[1]。吞咽者则可能在6小时内出现症状,其中包括带血呕吐腹泻,并使中毒者脱水,几天后可能因为器官停摆而死亡[1]。由于中毒后需要一段时间才会显现出症状,而且许多症状类似其他疾病,因此当中毒者得知自己中毒时常为时已晚[4]。若是中毒者在3到5天之后仍未死亡,则通常会康复[1]

篦麻毒的表面结构图,蓝色是A链,黄色是B链。
蓖麻毒的卡通图,红色部分是糖分子支链。

目前并无任何蓖麻毒专用的解毒剂,不过已经有疫苗发展出来[5][4]。此外也可使用对症疗法支持疗法进行救治。根据中毒方式,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帮助呼吸、透过注射方式将液体注入静脉,以及针对中毒产生的癫痫与低血压进行治疗,或是利用活性碳洗胃。如果是眼睛接触,则以清水冲洗[1]

[编辑] 毒素构造与作用机制

蓖麻毒蛋白是一种异源二聚体糖蛋白[6]。包含两条具有不同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链,分别重约30kDA,两蛋白质链之间以双硫键相连。除此之外,还有两种不同长度的糖分子支链结合于其上[7]。两条蛋白质链如下:

  • B链(B chain;EC 3.2.2.22)是一个凝集素,其第262个残基和A链之间以双硫键结合[6]。此链可与细胞表面上的半乳糖残基甘露糖残基结合[9],协助A链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以发生作用。有许多植物,如大麦,含有A链却没有B链,因此人们不会因为摄取大量大麦而中毒。

[编辑] 生产方式

蓖麻毒可轻易地从蓖麻子油(castor-oil)生产过程中残留的废物里纯化出来。蓖麻毒在压榨蓖麻子油所遗留的种子与果泥中,约占有5%的重量。在美国若是被发现生产或持有蓖麻毒,最高将可能被判处30年的徒刑。

[编辑] 用途

[编辑] 生物与化学武器

美国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研究蓖麻毒的潜在军事用途,当时的构想包括使用蓖麻毒作为毒气,或是将其包覆于弹药外壳。毒气研究并后来并没有充分进行;而在子弹或炮弹外壳包覆毒素,则违反了1899年的海牙公约。到了二次大战时期,美国与加拿大开始研究将蓖麻毒放置在集束炸弹之内。不过经过测试之后,他们发现经济效益比使用光气更差。

刺杀乔治·马可夫的雨伞尖端之构造。

苏联特务机关KGB冷战时期曾将蓖麻毒用来作为生物武器1978年9月7日保加利亚异议人士乔治·马可夫英国伦敦被人用雨伞刺中,由于雨伞尖端藏有包覆蓖麻毒的胶囊,且其中含有约0.45毫克的毒素[4],因此使马可夫中毒,并于3天后身亡。他的死因是在验尸之后才为人所知,可能的凶手是保加利亚的秘密警察,而毒素可能来自KGB的支援。在稍早,一名苏联异议人士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也曾在与KGB探员接触之后出现类似于蓖麻毒中毒的症状[10]

1972年生物武器公约1997年化学武器公约中,蓖麻毒皆被收录于附表1化学品(schedule 1)列管名单当中。

[编辑] 潜在医疗用途

蓖麻毒或其他相似毒素称为免疫毒素(immunotoxins),由于这类蛋白质一方面可以和细胞膜上特定分子结合,一方面又能进入细胞中抑制蛋白质合成,因此具有用来辨识、侵入并杀死特定细胞(如癌细胞)的可能性。由于可以辨识特定细胞,使这一类的蛋白质不会有传统化学治疗缺乏专一性的缺陷[11]。除了癌症之外,也有用来治疗病毒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性[12]。而且这类毒素在生产上较为便宜[13]

蓖麻毒本身与单克隆抗体(可用来作为蛋白质对特定类型细胞的辨识依据)的结合相当有效,且对多种类型的淋巴瘤白血病具有医疗上的活性[14]。不过其使用剂量会因为一种称为血管渗漏综合症(vascular leak syndrome)的副作用而有所限制[14]

[编辑] 参考来源

  1. ^ 1.0 1.1 1.2 1.3 1.4 Facts About Ricin
  2. ^ Wedin GP, Neal JS, Everson GW, Krenzelok EP (1986). "Castor bean poisoning".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4 (3): 259-61. PMID 3964368. 
  3. ^ Aplin PJ, Eliseo T (1997). "Ingestion of castor oil plant seeds". Med. J. Aust. 167 (5): 260-1. PMID 9315014. 
  4. ^ 4.0 4.1 4.2 Ricin vaccine 'shown to be safe'
  5. ^ Vaccine for ricin toxin developed at Detrick lab
  6. ^ 6.0 6.1 6.2 6.3 Morris KN, Wool IG (1992). "Determination by systematic deletion of the amino acids essential for catalysis by ricin A chai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9: 4869-4873. 
  7. ^ PDB 2aai
  8. ^ Alexander A. Szewczak, Peter B. Moore, Yuen-Ling Chan and Ira G. Wool (1993). "The conformation of the sarcin/ricin loop from 28S ribosomal RNA for catalysis by ricin A chai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0: 9581-9585. 
  9. ^ 致命蛋白质的昨是今非
  10. ^ D.M. Thomas, Alexander Solzhenitsyn: A Century in His Life, 368-378
  11. ^ 导向毒素
  12. ^ Ricin-like toxin variants for treatment of cancer, viral or parasitic infections. United States Patent 7247715
  13. ^ I Pastan and D FitzGerald (1991). "Recombinant toxins for cancer treatment". Science 254 (5035): 1174-1177. doi:10.1126/science.1683495. 
  14. ^ 14.0 14.1 Kreitman, Robert J. and Pastan, Ira (2006). "Immunotoxins in the treatment of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Curr Drug Targets 7 (10): 1301-11. doi:10.2174/138945006778559139. 

[编辑] 外部链接

'대체에너지 사업 > 바이오 디젤 사업'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蓖麻叶  (0) 2009.02.17
蓖麻根  (0) 2009.02.17
蓖麻油  (0) 2009.02.17
蓖麻价格  (0) 2009.02.16
蓖麻    (0) 2009.02.16